Wednesday, February 18, 2009

推广华文之路错了?

马来西亚推广华文之路错了?

今早在南洋商报看到了君的文章。他说到沈慕羽老先生“白璧微瑕”,穷其一生为实现华文教育“大三通”而奋斗,可惜对社会的效果甚微,引为沈老先生走错了路。

他以自己在马六甲求学的经验为例。他与同学要找一个华文书店或华文公共图书馆都很困难。这说明如果社会没有华文兴盛的风气,那么华校学生将“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对华文教育前景不利,始终需要自愿人士来苦苦经营,力保不失!

说得对。如社会没使用华文的风气,受到在再良好的华文教育也无济于事。情况就像马来文,如不是政府强制官方文件都使用马来文,那马来文将渐渐消失,因为没有诱因使人人都想学习。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市场!

华人社会的经济蓬勃,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使用华文的习惯。这情况在中小企业界尤其明显!我的第一间公司就是如此。那是一间信息咨询软件屋,同事老板们的日常用语都是华语,除了开正式会议之外。只是,基于国际标准(我们的顾客来自新加坡),我们的文献都是英文至上。这是英语程度好的人才好好发挥的领域!除非,华文的地位能提升到成为国际文献标准语言的地位,否则很难避免以上所说的情况。这就有赖于他族能否觉得学习华文非常重要了。一旦华文流行了,害怕它地位不会提高?

我坚信,只要本地华人不放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华语,日后将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华文势力!数十年维护华教也有了成果,今日入读华小的友族同胞也与日俱增,有些微型华小甚至要靠少许的友族同胞来维持学生人数!如华教能出产一批品学兼优的优秀生,直到他族父母以他们为榜样时,那么,华教的光辉之路可期!

Monday, February 16, 2009

“华人世界语言规范问题”讲座

听了讲座,很不错,老师对华文规范的看法很开通、很实际。

主讲人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郭熙先生及全球各地区华语词典编辑者汪惠迪老师。

我最赞同郭老师认为该以“提供服务”的思维来看待华文规范,而不是强制性的,这会为华人世界提供方便而非负担。当不同地区的华人要沟通时,自然需要规范服务以有效沟通,到时你不求人人求你,如有提早准备那么有关服务就很快会被采用。

这是很好的点子,毕竟,要求不同地区的华人使用同一种标准的华语有违常理。语文是会随周围环境而进化的。所以才会有英美澳纽加各地区英语使用情况不同的问题。

当各地区的华人要沟通时,就能以所谓的“规范”为依据,不强制整个过程,而是根据社会需要,这才是实事求是及精明的方法,省了不少资源尤其是时间。

至于对媒体广泛应用英文字母词汇现象的看法,郭老师表示相当无奈。他说有相关机构对CEO、PK等英语词语的广泛应用感到不满并采取措施,可惜事与愿违,目前还无法改变人们使用这些英文字母词汇的习惯。我想,主要原因是这些词汇非常方便传神,而非“首席执行官”等所能取代的。有关当局需要创造更活泼更传神又兼顾方便的词汇好让人们使用。好消息是,郭老师已就此事拟定一个方案并已交上有关当局以作参考。

中英文参杂现象在信息行业尤其明显,我想路经此文的中国信息业朋友也会认同。信息行业新词汇日新月异,新东西出现得快,创造者又是欧美人,想当然尔翻译方面确实无法跟上。翻译需要时间,不能随随便便。我想,就让时间决定正确的译词吧!

象JAVA,还是没看到其相应的华文词汇。偶尔看到“爪哇”,但使用程度不广,是失败的。

当然,人人有时对新词汇不习惯,尤其是音译的。但是,“菩萨”“佛”等梵文翻译词现在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大家也没觉得不妥。这证明了“意”也能于稍后附在字上的。要不然就学日本人的创意吧!他们竟然发明了“民主”这样棒的词汇!

谢谢南洋商报提供本地人一个这样的讲座!希望日后本地会有更多此类的讲座!

推广华文惠及世界!

看到了一些外国人在中国生活的相关文章,就觉得中国地位着实提高了,吸引了世界各地各色人种来淘金。

这不但能促进中国与各国的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能推广华文的国际地位!就像每一个到美国谋生的外国人需懂得英语一样,如果每个去中国的外国人都努力学习华文,那么以华文为母语者必能得利!就像英美澳纽加等国人无需浪费时间资源学习外语般!善用剩下的时间资源来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将更迅速强大!

想想,无需学习外语将为大家省下了多少的时间!利用母语来学习各科知识更为可靠实用!

当然,外国人既要到中国谋生或吃喝玩乐(黄赌毒等),当然也要融入中国社会,努力学习汉语华语!!!

期待更多外国人把汉语当成首席外语!这将显示了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