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7, 2012

華語華文感想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或刊登于星洲日报沟通平台 華語華文感想
 
今年华教运动此起彼落,好不精彩。各华社团体如华总董教总等单只为了关丹独中这一华教课题就够忙了。

今年也折损了一些华教斗士如郭鹤尧老前辈等。这些老前辈为华社或华教鞠躬尽瘁,气概令人敬佩。读着他们生前故事,会令人向往,心情澎湃。

可是,当他们的子女,在媒体上的通通以英语致悼词时,笔者在听着当时,感慨之心油然升起。

这使笔者想起了某位本地知名马华作家老前辈。依笔者所知,该老前辈之子女,也非全皆谙华语华文。

笔者无意、也不敢在此论对错。毕竟个人的所做所为,所信所追,其实通通都无关子孙。况且,这是个开明的时代,华人需谙华语的思维已显得不合时宜。再者,笔者一向认为,个人有权选择生命里种种课题,学什么语言,以何为母语都是个人权力。亲人是华教斗士华团领袖马华作家等,都不该成为个人的枷锁,从而限制了个人的选择。

笔者很好奇,想知道当事人以英语发表悼词的原因。

笔者喜爱华语华文,不知不觉中会自己制造假象,期许老前辈等都是完美的。故当笔者看到老前辈们的子女已英语致词时,心中落差很大。故撰此文。

笔者衷心希望一朝华语华文能发光发亮,如今日之英语,成为多人的首选母语。以华语华文学习、研究、开发、创作、发明等等!

Saturday, December 15, 2012

余一點心靈分享

余看到有人在面子書、臉書問了些問題如下。

 有时真的要怀疑宗教信仰,哪有博爱精神?为什么同人不同命?

余以余對生命的了解來嘗試回答。


我們來地球之前,已選定了這世要修的功課,功課會形成生命里的種種挑戰,讓我們修。在這個角度上,我們都是〔平等〕的,因為命好命壞都是一種〔功課〕。只是我們忘了,看到挑戰,〔感覺〕很〔痛苦〕,制造〔痛苦〕〔假象〕,使自己沉迷于〔假象〕中,忘了從〔挑戰〕中完成功課。〔痛苦〕形成于自己對某某事件的〔刻板觀念〕,只要放下該〔刻板觀念〕,將〔心〕打開,〔痛苦〕將逝。可能周圍的人會不斷〔挑起〕自己的〔痛苦〕,但只要真的〔放下〕〔刻板觀念〕,旁人話語絕對影響不了自己。有些人受不了,選擇自盡,殊不知功課這世未修完,下一世還是要修,因為是自己一早就選定的,只是活在人身,忘了而已。當然,說易行難,你我一起努力吧!

我們可以努力,玩這場游戲,但我們無需執著,于游戲結果。

Tuesday, November 20, 2012

莫為英語迷失了大方向

日前,中国过气政治人物丁肇星抨击当今中英夹杂句子之现象。笔者所见略同。

笔者认为,故能让华文更宽松,接纳各种译词,但决不能让拉丁字母渗透入内,成为华语的一部分。那太不伦不类了,华文会失去原有面貌矣!

当今,英语于各国教育体系为必修课,这乃为了良好的国际沟通,实非坏事,但却无效率,因各国,如中国,并无使用英语的环境,英语久无锻炼必生锈也,况且并非人人都是语言天才,能像胡适先生般深谙双语,运用自如。

当初学英语目的为师夷之长,以固国本,切莫为了硬攻英语反而弱了汉语,使软实力下降,本末倒置。

数月前,中国总理温家宝曾与网民对话,提到当年自学期间也勤学英语。温家宝已过七旬,比他年轻的下一代领导人,出洋与否,英语掌握能力想必更强,可见当今中国领导人,深受英语影响。

当年胡适先生,纵然英语一流,汉语也顶呱呱,他是当今学生典范也。

想当年全世界多少人各种族各宗教纷纷前往长安城甚至落地生根!他们甚至当上官僚学习官话!
情况犹如当今美国。盛唐不愧是盛唐!

日人,反而更尊重汉字,日人年年有汉字选举,这是尊重汉字的表现,是爱汉字的表现。

然后,有位华文爷爷,一生热心简化华文教学,让小学生更易习之,他一定深谙打从心里喜欢更甚于强迫学习的道理。

而数月前,有报导金发碧眼人物任华语主播,这有何不可?吾乐见之,就像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有个著名主播法里德查卡利亚(Fareed Zakaria)般,其英语纵使带有口音也名闻世界受到尊敬。

其实,今年多国祝贺华裔农历新年,前所未有。可见大国崛起有利全球华裔,而对海外华裔尤其明显。下一步是鼓起外族学习华文的兴趣。以大方心态接纳各文化精髓,融入并壮大,中华文明再度光芒四射有期。

Monday, November 19, 2012

部落格或布羅閣?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四日獲刊登于星洲日報溝通平臺 部落格或布罗阁?

马华文学老前辈陈雪风先生离世,各报悼文累累,送别陈老前辈。

某篇悼文提起陈老前辈曾自资出版《馬華文藝布羅閣》,该杂志主编更强调《布罗阁》非blog,布罗取传布收罗之义,与blog无关。

blog,是web log缩写,意译成中文为《网络日志》,部落格网站提供各功能,方便会员发布文章。而之前确实有《网志》这译名,不知怎么的,《部落格》及《博客》渐渐红了起来,备受广用至今。

笔者觉得,这《布罗》,用之取代《部落》,万万可行 ,无不可也。

笔者觉得,上好译名,意译为至佳。《部落格》是音译,单看字义,肯定不通,不知其为何物。《博客》更是不知所云。《布罗阁》反而有音有意,笔者浅见,比《部落格》好得多。

笔者在此建议以《布罗阁》取代《部落格》或《博客》,希望当局能考虑考虑。

陈老前辈又多留下一件宝物了。

方言有感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 -  如是我说:方言有感•勇瑜


陈玉水前辈发表了《方言在华社还有未来吗》的文章,笔者读了受启发,也有些想法。

当年,先辈群涌本地讨生活。他们籍贯不同,语言不通,难于交流,不识字者更甚,因此之间隔阂重重,各籍贯间械斗更是平常事。

〔华语〕(普通话)一出,为先辈所乐见,因为,华语,顾名思义,旨在团结华人,华人在异邦,说同一种语言,能“即时”沟通,才能合力共事,一齐兴盛。本地某些人积极推广“马来语”的心态也是如此。

华语已有百年基础,广传于学府,惟某些地方方言仍然强势,如香港,如本地雪隆区或槟城。在这些地区,方言才是各华裔的通用语。

问题来了。

古代,人们纵然口操方言,但文字却是统一,众人皆以汉字书写,凡识字者,皆能读懂各文。汉字之妙,甚至能跨族裔,以之跟日韩越民族来个笔谈。

今天,文言文已被认定落伍,遭排斥。除非要读懂古籍,否则没人会花心思去精通之。当然,可能文言文真的难以掌握学习。而儒家文化圈之日韩越,更千方百计想摆脱汉字,设计出自己的文字。

香港广府话通行,进而衍生出了“粤字”,非谙粤语者所能明白。如“边个”这个词汇,以白话书写,君如不谙广府话,怎会了解其意思呢?台湾也盛产“冻蒜”这种词汇,不谙闽南语者又岂能了解?白话写方言,长久下去,会变成像日文般,同一个字却不同读音不同意义,这有可能。

复兴方言,很好,很应该,但要拿捏得准。方言太强势,如广府话之在香港,众人以白话文书写方言,只怕会像印度各州般,说不同语言,写不同字体。当然,一些古字该受纳入“华语”,如“汤”代表热水,典雅得多。

要嘛,就继续推广“华语”,不然,就恢复文言文吧。

Thursday, November 8, 2012

漢語热

据报导,澳洲为准备日后与亚洲各国融洽相处,打算在学校设立课程,教导各种亚洲语文,包括汉语。

真好消息也!

看看本国政策对华文教育之冷冷态度,比较之下,只觉世界真奇妙。

汉语要在世男更热更红,有数个需改善之处。

一为翻译速度。以英文为例,英文有二十六个拉丁字母,单词皆由这些字母所组成,再赋之于意义,故英语吸收新词灵活快捷,无论单词源自何种语言,一经拼音化,就能成为英文新词。中文词如“锅”之拉丁拼音就是一例。又或某新事物,如谷歌,其名乃各字头所组成,乃成一词。

汉字形义音并重,对于新事物新现象,除使用现有字合成新词外,就只有创造新字了,化学元素钾钸等等即是新字,沿用至今。故论适应新环境,中文不及英语快。中英文并存现象估计会持续多时,直至中华世界之科技文化独步全球。权宜之计,乃集合众专家,以极速翻译,进而统一译词。再开放给众人查询。

二是简繁之争。汉字数码化成功后,电子产品如电脑手机等都能显示,用户也能以各种输入法输入汉字。汉字有简繁两种字库,电子产品用户对此必不感到陌生。根据所需,时而输入简体,时而输入繁体。所幸某著名的网上搜寻器能识别简繁体,输入繁体字眼,查询结果中也能出现带有该搜寻字眼的简体文。虽是便利,唯终究还是烦了谙汉语者,也不利汉语学生。若各国或区(包括日韩等)能依据现实需要调整统一必能促进沟通做事也少了障碍效率理想。

其三。今日之教育偏向西化,其实中华传统知识如易经五行河图洛书等基本知识理应列入华小课程介绍给学生。举中华传统算术为例,自古亦发展成一套系统,与现代数学相比较注重实用性而没理论化,算法亦不同。其虽没象现代数学般举世所用,但让学生知道个大概也大有益处,毕竟唐朝科举也有算科。

第四。文言也是一宝,中华数千年各类书籍累累,浩瀚书海皆以文言为载体,古时中日韩等民众都能以文言“笔谈”!我们如不能读懂,或需靠人译成白话文,着实可惜。虽说白话文是大势所趋,日后亦会成主流,但是我们也不愿青年望文言而生畏,最终形成文化断层。

Friday, October 26, 2012

本國華裔太重華文?

國民大學張國祥教授的言論引來四方天下圍攻。

馬來語,我們一直都有學,從小都有學。只是,說得不夠流利,有口音而已。我們學英語,可能可以說得流利,口音則也免不了,甚至演變成了馬式英語。

若人人都是語言天才,兼通雙語三語而游刃有余,當然行。但多數人都是平庸之輩,否則“精英”就不會顯得可貴。何況眾人各有厲害之處,某些人其他方面強,就是語言能力弱。
我們與馬來人共同生活于此地,國民中他們為數最多,公仆多又是馬來人,依常理而言,我們確實該了解他們的語言文化,方便溝通與合作。其實,這都是很自然之事。隔閡隔閡,就靠不斷交流來打破。

所以我們從沒拒絕學習馬來文。我們的上幾代也會用巴剎馬來語勉強與馬來人溝通,雖然限于詞匯,但最終也有效,最多是耗時耗精神而已。馬來語被列為“官方語言”后,我們也“半被迫”學習馬來語,當然是不是有關當局推行種族政策另當別論。但那結果是我們這一代的馬來語程度勝過上數代,至少也懂得造完整句子,懂得更多詞匯。


其實我們真的沒必要精通馬來文。以之為專業則無可厚非。能與友族好好溝通就很好了。就像史密夫的理論般,我們該相信“看不見的手”,任“市場”決定語言存亡。由權威當局插手,已違逆了市場原理,撥正反亂。

可能張教授認為馬來語是世界知識語言,用之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有很多偉大古籍經典供我們參考,所以才會一番苦心勸導華社吧。

Wednesday, October 24, 2012

培訓員工學華文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二年获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论版》 - 培訓員工學華文

本地华文学府挑战重重。如华小不增学生激增,如建新独中路途遥远。长期而言,学华文人数应该会下降。

另外,本地使用华文空间也愈发萎缩。虽然目前尚有各媒体撑着,唯观众读者渐少,被英文媒体分散。

谙华文人数减少,加上氛围不佳,等于恶性循环,华文空间备受挤压,直至无所可挤。

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设施,如银行自动提款机,如私人机构电话服务,一般都有华文华语选项,服务谙华文人士,唯尚有美中不足之处。

按笔者经验,致电时选华语服务,往往需等侯良久方有人接听。而且很多次都是由口操马来语者接听。笔者猜想应该是该机构缺少人手所致。所幸笔者马来语程度可以应付,相信多数国人也没问题。

那么,又要华语服务来做什么呢?这值得省思。

我国某些华人大企业所提供之客户电话服务,多有华语选项。笔者有时收到来自这些企业之华文广告短讯,很鼓舞。唯笔者若依华文短讯,致电了解详情时,发现接听者多不谙华语。服务链有点缺失。

这些华企老板,多数曾受华教熏陶,是人才,是佼佼者。其实,他们若能花小小心思、费少少财,聘请华文老师来为员工培训,教导基础华语华文,会是锦上添花。一来可以使员工修了多一种语言技能,二来能为本地华语老师提供工作机会。三来,员工受训后,不只能服务本地华人,也能服务中国台湾香港之游客,好处太多了,是精明投资啊!

希望华人老板能考虑考虑!

Monday, October 15, 2012

華教新看法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廿三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 - 教育视窗:华教新看法•勇瑜

我辈今得以在日常生活中以华文听说读写,真得感谢一众先辈如林连玉公。先辈尽心尽力为华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留下的这宝物,是连财富也都换不到的。

本地华教体系也算完整。庆幸我们没生在邻国,曾受反华教恶政钳制,剥夺学习母语权力。惟本地华教尚存隐忧。官方政策不鼓励华教,华校无法自由发展,人口增加华校数量数量不变,供需失衡。

大马人口近三千万。华裔占了小小部分,百分之二十左右,剩下的皆是他族。

华教人士努力维护华教,多次促政府公平对待华教。努力大家有眼见,新闻也有报,结果是往往都是一呼三不应,吃闭门羹多过吃饭。华社也很气,很失望。

这都是华社的看法。那么,占大马多数人口的友族又如何看待华教呢?

友族生入读华小似乎年年高升,令人鼓舞。证明部分友族觉得华小校风好,认为能教出成绩优良,品德兼优乖小孩。

惟,还是有一大堆友族,没有经历过华校生活。他们只能根据媒体报导或道听途说,幻想本国华教的模样,幻想本国华教培养出怎样的人。就像本国很多华裔,没什么接触友族,或只懂那么一点皮毛,然后就假设伊斯兰生活学说是怎样怎样一般。

本人近来稍作研究,发现往上很多友族的部落格,都在抨击各种华教运动。他们鞭挞诸如“争取新独中”,“呼吁增加华小”等等运动。本人有留意部落格留言,发现多数友族都对华教运动不甚友善。种种言论有:这里不是中国要学华文请回中国、华教分裂国民国民团结要靠国语、要华教就该放弃大马国籍二选一,等等。这些都是“民声”,大概能解释为何政府始终打压华教。

他族为何如此仇视华教?难道华教真对本国毫无贡献?或他们是自小或长期受极端份子灌输一国一语、单元文化观念,认为唯有一国一语大马方能强打?还是他们曾受过直接来自“华文华语”的威胁与压力?而且他们为何又不会对英语如此反感?

我们若干爱华教者,也该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有活出“中华文化”,感化友族?难道中华文化是求科科甲等?难道中华文化是求与别人比较成就?难道中华文化是求成绩优秀有好事业能赚大钱做医生做律师?难道中华文化是怕输?那么“天人合一”有做到吗?那么“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有做到吗?那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做到吗?

希望华教团体能集思广益,思考怎么使本国受益于华教,使友族也从中受惠。学英文能使国民纵横世界,受雇欧美企业,也就没有人会反对学英文了。毕竟“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这精神是人所不拒的。目的在于减少友族反对华教的声音,政府不受极端声音牵制,方能顺利迎合华社所求。

Monday, September 17, 2012

新紀元與宗教


我讀了新紀元學說

一度以為 會從此告別佛法

事情卻非如此 

我反而 更了解佛法了

那感覺簡直是 如沐涼風 精神抖擻!

新紀元學說 不是新型宗教 

新紀元學說 是一種〔新的詮釋〕

通過 新紀元學說

你會更加了解 自己的信仰

你將是悟者 不再是蠻從者

你會看清

各大宗教的本質 都一樣 沒錯 都一樣!

所謂求同存異 那異 也只是教法不同 教規不同 形式不同 而已

畢竟 有時 文化滲入了教義

畢竟 有時 政治滲入了教義

其實 宗教組織 既是組織 必有政治 免不了

既有宗教組織 以宗教名義 爭權奪利 爭面子 爭人數 免不了

若各宗教信徒能認清 你我他 其實都是一體

拋開外在形式 直搗精神核心 

世界大同 必近在咫尺矣!

Tuesday, September 11, 2012

先賢偉業不能忘


最近,被派駐新客戶處上班。

新客戶之大廈位處吉隆坡市中心,靠近佳美清真寺輕快鐵站。下站后步行兩分鐘就到了。

一天,下站后,剛剛要前往客戶處,赫然看到隔壁大樓寫著四個中文大字 - 光前大廈。英文則寫著WISMA LEE RUBBER。

真是一大發現。沒想到在吉隆坡市中心還能看到李光前公所留下的產業,而且位置實在太好了,一下輕快鐵站就到了。

李光前公曾是世界十大華人富豪,乃另一華人先賢陳嘉庚之乘龍快婿。他所創辦的南益公司歷史悠久,至今仍在營運中。他所成立的李氏基金會幫了不少人 。中共豐他為〔一代風范、萬民楷模〕。他在馬來西亞也曾獲封拿督和丹斯里勛銜。在新加坡則有國立的〔李光前圖書館〕,我曾參觀之,規模大,藏書豐富。當然,他也在中新馬兩地成立了不少中小學,也捐助了不少教育機構,如南洋大學、廈門大學等。也曾擔任新加坡大學的首任校長。

不知怎么,我感覺到現任政府有意逐漸消滅在吉隆坡的華人老產業,以抹殺華裔先賢建設吉隆坡之貢獻之歷史事實。最近就有借欲起輕快鐵而征用蘇丹街土地一事。一旦此街受征用,所有華裔先賢所建起的老店恐怕會遭摧毀,歷史就又被篡改了。

所以,在蘇丹街附近(只隔幾條街),還能看到光前公的大廈,還能看到四個大中文字堂堂正正寫在大廈外頭,實感欣慰也!

Friday, September 7, 2012

如何圓愿?

一年前幸遇名師,領悟了許多人生道理。

但有時一次過聽了過多,反而混淆了,覺得很多矛盾之處,彼時只覺得更煩更痛苦。

幸好,名師很有耐心,我多番請教他都一一釋疑。

如今我可說已經毫無疑問了!就算你往我心底挖也無從挖出任何一個問號。

就說如何圓愿吧!

首先,你要知道,宇宙有“道”,而“道”是不易的,你要說是自然法則也可以,就像太陽永遠從東方升起一樣。

我們的愿望是不離“道”的。

許愿時,千萬別帶有一絲情緒,比如恐懼感或匱乏感。有些人覺得自己沒錢而一直許愿求財,覺得沒錢而失落是一種情緒,帶著這種情緒許愿,愿望是無法實現的。

我之前也曾有疑惑,若滿足現狀了,何必求呢?原來,關鍵在于“情緒”。

我們有不足之處很正常。但我們莫因此煩躁郁悶,我們應該認清事實,不必有一絲情緒。

認清了自己所要,才來許愿,然后千萬別帶有情緒,之后放下忘掉所許之愿,才能圓愿!


Thursday, August 23, 2012

贊嘆儒學!

我靈修 我學生活哲學

學了一段日子 也領悟了不少東西

再重新了解 佛學 

再重新了解 儒學

發現 大家說的 都是同樣的事

可見 如何詮釋 真的很重要

我讀了辜鴻銘公說儒學

說不出的歡喜 實在太歡喜

儒學是生活智慧啊!

中共怎么能唾棄之 利用之 侮辱之呢?

我們的華小 怎么能不多教些 儒學呢?

Thursday, August 2, 2012

一切終歸于人


當年

她告訴我

能考慮為日本公司效勞

我也不知道她怎么知道我有日本公司的聘約

最終我也沒去

沒多久 我有了某美國公司的聘約

我來找她 我沒提起我有此聘約

她說 有白人公司聘請 就去吧

我去了 就這樣呆了數年

原來



還是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錯過了某機會 上天仍會安排另一個機會給你

但 不論有多少機會 有多少貴人



終究 還是要定奪

Wednesday, July 18, 2012

圣光降臨



那天,臥于床,睡意浓。

意识已模糊 ,即半睡,亦半醒,再往下沉,将全无意识。

突然,突然,突然,

一道光,一道温热的光,一闪而过,划过脑袋!

那光,像阳光般亮

那热,像阳光般热

但这光,非阳光,阳光与深夜,以人类的常识而言,不可能并存。

我惊,我疑,我张开双目,眼前一片漆黑,耳际只有夜深的声音,有呼呼的冷气声伴奏。

后来方知,

那不是我做梦,

那不是我幻想,

那是圣洁的光,

那是来自宇宙之母的光!
 





Saturday, July 7, 2012

風水與科學


以下是風水講座心得。

風水是玄學,存在已久,非能以現有科學所能證明。

科學乃基于知解行证,風水亦是。

風水有规律可循、有原则可依。

家庭,物质,事业,爱情,能力,智慧,开悟。找到自己方能完成以上的种种。

个人风水-九宫学
环境风水-玄空学

环境:
清(整齐干净)
浊(多、乱)
凶(久无居人,炕洞处处,绿色-口角、是非、血压高、破财、忧郁、见鬼)

家附近有以下者需做风水:
1)高楼
2)医院
3)按摩椅不宜置屋内
4)坟场
5)电塔
6)警察局
7)宗教场所
8)工厂(声煞气煞)
9)填海地二十年以下不宜居住
10)化粪池

家中环境:
双星到向
双星到座
到山到向
上山下水
出卦兼向

Friday, June 15, 2012

任督二脉新想法

那天光顾书展,碰到某残障人士学院女负责人。该女士很热心向我解说学员背景及学习创作过程。说实在有些画设计得很不错。

该女士熟读中华经典,能随时引经据典,尤其是孔子学说,更是朗朗上口,很佩服。

某幅画内有北斗七星。该女士说孔子那时代没人知道有该星(我不苟同,北斗星好像以被人发现了很久)惟孔子竟能知道。她接着说打通任督二脉后能通天地,能知天下万事也。言下之意应该是孔子已打通任督二脉。

她对于任督二脉的说法我认同。其实脉轮冥想法也有个理论。即一旦打通衔接全身七大脉轮的通道,就能使“阴能”从海底轮游上顶轮与“阳能”结合,进而进入“超意识”,意即通天地也。

日前报章提到某中国官员说打通任督二脉身体疾病即除。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但不是针对身体,而是针对灵性。






Monday, June 11, 2012

個人命盤與陽宅風水小分享


上了好几场王先生的讲座。在此欲与大家分享以下很好的风水知识。以下皆是如是我闻。

影响命运的两大因素
个人风水(先天,注定不能改)
环境(后天)

命运类别
上上等 (命好运好)
中上等(命好运不好)
中下等(命不好运好)
下下等(命与运都不好)

运程类别
个人好风水好
个人好风水差 (吉祥中见阻碍)
个人差风水好(逆境中见贵人)
个人与风水都差(困难重重)

转运关键(命盘与风水)
个人(九星之内在影响)

海底轮:欲望
生殖轮:恐惧、担心
脐轮:健康
心轮:爱恋
喉轮:表达
眉心轮:思想
顶轮:领悟


九星之外在影响
海底轮:被超越
生殖轮:被忽略
脐轮:被欺压
心轮:被拒绝
喉轮:被误解
眉心轮:被否定
顶轮:被轻视

玄空飞星个人命盘
五为天心。五虚者心软。五实者定。五愈多者人愈固执。

六为贵人。六虚者亲力亲为,为他人贵人,肯为家庭付出,内在则孤独,期待感情却怕受伤害,易离婚。三六者标新立异。无六者帮人不自觉。

七为人缘。有七者人缘好,桃花运好。七实六虚者桃花差。二七者即使生气语气亦柔和。五七皆实者从三十五岁始运程特好。无七者做事很吃力。

八为财。八虚者常花净所赚,一有钱就有花钱之事件发生。二八者有望成为超级富豪,会守秘密。无八者看不到钱。

九为思想。二九者反应特快但能否深入需看二实或虚。脾气不好,女生特爱眼睛。三九者脾气太火爆、太急,易得高血压。

一为机会为桃花。两三个一者人缘好机会多。三四个一者易喝酒。四五个一者女性易患低血压。

二为权。二弱者学习不能深入。二五八皆虚者做事随性,难以成功。

三为才华。无三者怀才不遇,老二命。三虚着说话不顺表达能力欠佳。

四为关系。四虚者易离婚,不爱阅读;也不易受老板赏识,除非命盘中有三条一。四实者会找机会阅读。四五六皆虚者无自信。无四者则不知自己没自信。

谈完个人,现在谈环境
环境讲求阳宅时、空及五行样样都平衡。

房子转运关键
现居:
房子太久无修饰(油漆不算)。
房子太乱无整理。
东西要实用。按摩椅不能买。
五行过旺不协调。颜色等等。
东西乱摆不恰当。

搬家:
买到过运屋不兴。过运意思为如七运当兴旺但现已入八运。需配合坐向。
正门不旺运不兴。
坐向不佳运不清。
屋空太久没人气。

装修
装修时机主浮沉。
勿随便改门纳入不祥气。
门床灶位。
阴阳不调失平衡。(灯光亮度等,过运后宜装修,装修前宜看风水)
当乘旺开门。

Tuesday, May 8, 2012

凈脈輪大法

不久前,老师为我做了净脉轮大法。目的在于剔除我内心的空虚感,从而治愈各因空虚而起的毛病。

前往中心前,老师吩咐我准备以下材料: 七粒大酸柑、粗石盐、一束花。

到达中心后,老师先给我个碟子,碟上有黄姜粉。老师嘱我把粗盐倒入碟子,与黄姜粉一起搅拌。老师则准备桶,桶已盛了水,老师把鲜花花瓣一一摘下丢入水内,然后再把三粒大酸柑剖开,把酸柑汁挤入水里。

之后,老师叫我站好,他手握酸柑大力按着我的顶轮,往下顺着脊椎骨推按,直至椎末。如此重复三次。

接下来,老师叫我把粗盐抹在各脉轮上。最后他叫我先用那桶花混合酸柑汁的水来净身,然后才用花洒洗澡。

洗了澡,老师叫我站着,他手拿燃烧着甘文烟, 往我身体环绕,直至整间房都是烟,泪如雨下,呵呵。

最后,老师叫我去祈祷房,在房内感谢“道”,并对我讲了许多哲理。

仪式完后第二天,一醒来就吐了口鲜血,很红很多,而且是呈糊状。

效果,现正观察中。。。

Tuesday, March 20, 2012

別再說華人應該懂華文






此文于西元2012年3月21日获刊登于星洲日报沟通平台 - 樂觀看華教發展

董总要搞华教集会,笔者在网上不时都会看到有人说,是华人就该去支持等论调。仿佛说是华人就该懂华语,该支持华教?

事实是,国内许多华裔不谙华文,都不是很在乎华教课题,华教存亡与他们无关。

他们身上流着华人的血,他们选择非华语为母语。而所选母语也非一些华人方言如广府话或闽南话等,往往都是英语,是所谓的红毛屎或二毛子或香蕉人。

其实,他们所作所为,都符合人权,并没侵犯任何人。

爱华文者该尊重这些人的语言权利,不应谴责他们。若要改善问题,则该把焦点该放在“为何华文无法吸引这些人?”。

况且,很多受华文教育者出来社会打滚后,不再重视华教,有些甚至认同政府思维,觉得单元文化政策才是团结国民良方。这也是他们的权利,全都在于个人的经历与体会。这些人为何认同政府政策而不再支持华教,也是爱华文者该探讨的课题,而且非常重要。

大马是前英国殖民地,碰上英语近百年来通行世界,华语难免需与英语竞争。独立后政府又坚信单元文化政策方能有效团结国民,发布许多不利华教的教育法案,华教路途荆棘满布,惟还是一路走到了今天。

所以,当受华文教育者不再支持华教,这问题非同小可,不可忽视。是否华教真阻碍国民团结,真不合时宜了呢?所以华教团体的种种论调不不能让人信服了呢?

华教在中国未改革开放前都能屹立不倒,现在碰上中国大陆经济起飞华语需求激增,是突破的好时机。虽偶有阻碍,但成长必定更加容易。我们可以乐观看待。

Monday, February 6, 2012

華人的稱謂



此文于西元2012年2月3日获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路 - 華人的稱謂

人人常使用Chinese这字眼来称呼全世界华裔。

中国人来自China,理所当然称自己为Chinese。(顺便提起,中国国内也有些人呼吁把China改为ZhongGuo,他们认为把外国人把祖国称为瓷器不恰当。)

本地华人通常用Chinese Malaysian来称呼自己,顺利切断与中国之一切关系,除了祖先血脉之外,谙华文之外,发展出本土华人特色文化之外,其它一切通通与中国无关。

在这里,风平浪静时,Chinese的称呼问题不大。但友族多不谙汉语,不懂得汉语“华人”与“中国”是完完全全的两个词,只懂得英巫两语之Chinese或Cina。看到Chinese这字眼,就联想到China。长久下来,潜移默化,刻板观念深入无意识之内,驱之不散。意识正常时尚能理性分辨之,一旦情绪被有心人使用种族主义激发,就会无理的把本地华人和中国华人联系起来,结果是回中国论声音不绝。

笔者建议,可以学印尼,用TiongHua来称呼华裔印尼人。TiongHua是闽南语之译音。我们可以考虑使用ZhongHua ethic Malaysian,即华裔马来西亚人,逐渐间接地纠正某些友族的歪想法。

Thursday, February 2, 2012

快快樂樂學華文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二年一月廿六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语文漫谈》 - 语文漫谈:快快乐乐学华文·勇瑜

马来西亚华小学生很难为,不说其他科目,单是语言 , 从小就需学三种。

掌握三语,对精英而言,是绰绰有余,对资质普通者而言,是亦步亦趋,最终可能三大皆空,各语皆半天吊也。

有人说,学华文,想打下扎实功底,在于死背硬记,先让学生熟记在心,日后经历练增长,再慢慢体会个中意境。

其实,学生若只学习华文,无需接触其它语言,以上方法万万正确。学生再如何不愿,都需挨过去,体会先苦后甜这道理。

惟,现实是,华小学生,一上学就学三语。他们成长环境,已较前辈们不一样,书报难得一看,眼睛及思考方式深受电视节目等影响,学习华文若用传统方法,实在不合他们胃口。

小童想法,与英文相比,华文难以上手,传统学习方法耗时枯燥,学之,犹如坐牢,童年欢乐声不复还。

笔者某位友人,童年时期,学英文时快乐无比,二十六个拉丁字母好记易学。然而,学起华文时,则要苦苦抄写苦苦背诵,学得乏味,学得勉强,半哭半闹,最终逼得父母放弃让他学习华文。如今他巳在外谋生 , 有时对不谙华文有感遗憾,小时毕竟只想尝甜品不吃苦瓜。

可见,当华文遇上英文,甚至马来文,上手不易的劣势显而易见。儿童更见之变脸,毕竟,人性终究是趋易避难。但是, 強逼小童学习, 难免会随便敷衍。所幸笔者也见到市面上有越来越多有趣的学习“玩具” , 使小童学习汉字乐在其中!

Thursday, January 12, 2012

本土華教新出路



本文于西元2012年1月8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教育视窗》 - 本土华教新出路

林连玉公所提倡之“多彩多姿,共存共荣”,笔者由衷赞同,这要求并不过分,又有某些国家如瑞士为例子,合情合理。

但很多人很恐惧这理念。随便上网查看,对林连玉精神反感之友族不少。反对论点主要有: 要保留中华母语、中华文化,何必呆在这里?何不回中国去?亦有人认为华教人士很过份,友族奉行清真教圣训,对于“受欺侮”,容忍已久,华教人士团体所作所为简直是“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当然,此等观点,必定为诸多谙华文者所不敢苟同。故永远两辆车过独木桥般,僵着一边,除非其中一方诉诸非常手段如无审扣留甚至暴力等,强硬同化彼等,或除非双方有“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之气度,图双赢以保和谐。

歧视华教者对华教平等课题喊打喊杀,却对英语在马来西亚大行其道噤声。(当然,最近也有好多声音要强化国语使用程度,英语在私人企业乃主流,尤其受针对,已上了切菜板等刀落而已。)根本是双重标准。这也说明语言的国际地位何其重要。华文若在国际受欢迎,成为很多领域主流,华教人士则事半功倍了,无需与歧视者苦苦缠斗。这是谓借外力也。

要使友族了解华文之美,山、医、命、相、卜都是切入点。目的是要证明中华文化与友族文化绝没冲突。许多友族受传统心态影响,只尊崇一家之言,思想封闭,易受有心人士煽动,情况就如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业成绩好就会有好钱途,看东西只看一面,而华教人士的功课就是打开另一面给友族看看。

华社有不少不同宗教信仰者,基督教徒能融入,清真教徒融入大概也不成问题。不祭拜祖先,基督徒、清真徒都一样。穆斯林祈祷需颂阿拉伯文,佛教徒诵经不也有念梵文?不吃非清真食物,素食者对饮食要求比清真教徒要更严格,华社也能习惯之啊。当然,华裔穆斯林也不该自我设限,认定成为穆斯林就必须成为马来人,毕竟,宗教归宗教,文化归文化。若有为数不少的华裔穆斯林能站在台面上大力争取华教权利,大概友族会刮目相看,“华裔、穆斯林、华教”竟能画上等号!这恰恰能撕裂存在已久牢不可破的观点,继而有空隙接受新思想。

其实,中华文化若能纳入其他文化精粹,实能丰富内涵,况且这本是中华文化之特点,即海纳百川也。其实,回到任何一个时间点,我们都会看到不同形态的中华文化。现在我们所深信的”中华文化”的某些部分,在某个时间点未必存在。波斯人若没送汉朝皇帝狮子,舞狮也无从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印度僧侣若没到中国传教,中华文化大概会发展成另一种风貌。回到宋朝,京剧尚未诞生,若取这个时间点,京剧就不存在于中华文化内了。华人不时都在向时代让步,当今我们的服装、风俗、甚至文章写法,怎么可能与古代一致呢?不变的是我们依然使用着活了五千年(有说七千年)的汉字,依然受周易影响而已。

看看英文,活力无限。离开英国大陆后,竟因而意外提升生命力,在美国茁壮成长,有各种不同民族齐为之灌溉渗入不同基因。美国非洲裔拉丁裔就用英文创作脍炙人口的歌曲,风靡全球,推广英文有功。看回华文,在台湾,就有原住民歌手高唱华语歌而红遍华语地区,歌迷也不分种族一样疯狂迷恋之。

本土华教已脱离中国大陆,需另寻发展方能在本土生存,延续中华文化生命力。前提为何?由爱华教人士来设定。笔者浅见,汉字就其中一个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