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易经心得

河图较洛书高级。

河图为体、洛书为用。

风水多用洛书。风水适用于固定时空,不适用于动态时空。

河图诀-1-6,2-7,3-8,4-9,5-10 ,天干地支。东南西北中生木火金水土。

洛书-玄空飞星所应用,口诀。

阳较轻,在上面,阴较重,在下面。

Tuesday, September 28, 2010

語言和民主

某日网上冲浪,看到某华裔狮城青年在其网志上发牢骚。

此君不喜华文,觉得华文难学,犹以汉字实在难写难认,叫他“痛不欲生”,故他宁学马来文。他出身英语家庭,觉得马来文较华文易学,而且又是熟悉的罗马字母,正合他意。此君在其网志上揭露了新国政府如何制度化“歧视”非华裔。

新国有个叫做“特选补助课程”的制度。凡奉行此制度的中学都需以双语(英、华)教学,某些课程更是只以华文为媒介语。这些都是精英学校,小学华文考试成绩甲等是录取学生的条件。问题是,这种学校至今在第二语言上,独尊华语,对其他语言如马来语等则视而不见,引起不愿学华文者的不满。此君觉得政府在硬销“汉”文化,表面上提倡各族平等,暗地里则排挤他族!

得知此君所想,只觉世界无奇不有。有人捍卫学习母语权利,有人则自愿弃权。当然,当今人类社会,民主当道,世人该相互尊重各自的学习权利。毕竟,如以上实例,不论何处,尚有很多华裔视中文为洪水猛兽,认定中文门槛高不可攀。当然,不学中文,原因种种,但任何一方皆不该否定这些人的抉择,反之该深入探讨为何华文无法吸引他们的原因。例如汉字入门教学法是否出了问题?使学生无法从书写汉字中体会到乐趣?

话说回头,华文一旦强大实用,在各领域(科学界、商界等)独领风骚,人人必会自愿学习之。各方无需勉强他人,亦无需打出华人需学华语保存华人文化的生硬口号!此说毫无逻辑更无说服力,徒让不喜华文者反感,更打死从此以后不学华文,抗拒到底了。

Monday, August 30, 2010

认字而不能书?

据报道,网络世界汉语拼音盛行,中国青年如今提笔难书,只懂得从在电脑屏幕通过汉语拼音认字选字。

网络世界是趋势,未来必大行其道。既然汉语拼音是汉字输入法主流,要改变提笔难书现况可想而知是无能为力了。除非另有更简易的汉字输入法,如笔画输入法等,此等输入法将“强迫”使用者记得汉字字形,有助记汉字。不知何故,虽说汉字输入法有上千百种,汉语拼音输入法还是最流行。

汉字虽然古老,惟字体复杂,难学难认,很多初学中文者,大人小孩,都排斥之。此想象是相对于英语而言。笔者所知,某些华裔小孩子不爱汉字就是不爱汉字,喜欢更简易的ABC。既然汉字难学,普通话显得更重要了。相较中华民族其他语系,普通话易学,使用者众,获历届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推广。汉语拼音乃根据普通话发音设计,亦容易上手。通过输入音调而选字方便了许多人,更是学习汉语者的救星。

这里要提到之前的普粤之争。笔者浅见,如果各语写各体,人人以普通白话和广州白话各作各文,广州语或会成为另一个日语,虽用汉字而互不通。中文到时不是像英文般在各国(美英澳纽加)只有口音词汇差异,而是像印度般各语语言文字自成一格也。职是之故,普通话确有渗透各区的使命。

秦始皇的书同文政策避免了中华民族大分裂,避免了各地区出现异语异字。希望当今普通话政策能再创历史,与书同文政策相映辉。

Monday, August 16, 2010

华教新观点

一直以来,反华教分子喜欢搬出大道理,即华人学汉语,国语(马来语)就会不行或口音不到地不够“马来化”,不利团结各族。这理由似是而非,难于反驳,盖此理论需真施行后方知其结果,惟一旦实行那还得了?华文教育可能就这样没落了。故风险大不能行。为了反击对手,华教人士往往搬出联合国人权宣言,一再宣布学习母语权利乃世界共识,乃基本人权,惟此论未能说服反华教分子,双方角度不同,至今仍僵持不下。

日前马华总会长蔡细历于某个华人经济大会呼吁政府好好发展华小以栽培懂华语人才,这说法棒极!这里非捧政治人物的大脚,这说法确实有新意,在于此说法没把华语和华人挂钩,精彩!此时此刻,华裔马来西亚人莫束缚脑袋,该放开思维,莫将汉语与华人绑在一起。爱华文一众该尽心尽力,向非华语一众解释懂华语之优点,力求不同种族皆通华语,就像当年蒙古人金人等折服于汉文化,渐渐融入中华文明,而今亦成为中华民族。世界各国政府、社会、学府等喜用英语向外国人传达讯息,如设立英语媒体等,而汉语拜中国崛起所赐,潜质也不少,爱汉语人士该抓紧这好时机在世界各地推销汉语。

当今中华世界经济起飞的角度出发,国人识汉语则优势明显,有利招商引资。这正对正某些功利者的胃口,还不争先恐后蜂拥学汉语去?而非功利者都衷心喜欢汉语汉字汉文化,日日学习、奉行中华优良文化,此举更吸引多人来加入汉语大家庭。

偶有奇想,未来汉语大行其道,马来西亚人的国语把马来语改为汉语,这有异于大陆的新文化想必有趣! 

Sunday, August 8, 2010

普粵風波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零年八月十二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有话直说)。

最近中国广东省有“普粤之争”,政府有意借打压广州话以推广普通话。部分群众反应激烈走上街头抗议“暴政”。

今天打压广州话,明天又轮到客家话?闽南语?潮州话?是传闻否,此非好消息矣。

其实,各语可谓各有千秋,粤语(广州话)多音调,像闽南语客语般多少保留古音古词,表达力不逊普通话,许多民间词汇更是普通话内所缺少,如“阴功”等;普通话优点是只有四个音调,有利学习。欲学习华语,从普通话下手准没错。普通话近百年身为国共两党统治地域的国语,在政府大力推动之下,涵盖范围已非常广大,影响力不同凡响。南马、新加坡年轻一代更几乎不谙自身籍贯语言,通通以普通话交流。当然新加坡还是英语占尽优势,普通话乃辅助语言而已。但是,普通话成为华人圈统一语言的趋势似乎已渐渐成型,更可说是逐渐成熟。

在其他华族语言日趋弱势下,唯有广州语大获港马媒体撑腰,仍然强势。许多其他籍贯华族需用广州语讨生活。这情况在吉隆坡及香港都很明显。想当年当初许多上海人潮州人苦练广州话,谋生图个立足之地,今天香港也出了数位潮州籍贯的富商。

普粤之争这情况在国际上也有相似例子。印度史上淡米尔语言群就曾排斥兴都语,淡米尔人多不愿学习身为印度官方语言的兴都语,惟这情况在年轻一代有所改善,但淡米尔人骨子里仍恋恋于自身历史悠久的文化。印度这两语不只音调有异,文字也大大不同。庆幸的是,普粤虽音调各自成一格,惟文字尚同。中国古时也语言众多,官员多以所谓官话交流。文书来往方面拜秦始皇“书同文”政策所赐,始终都使用同一字形,否则后果就如兴都语淡米尔语般,各自演化成另一套字体,你有你楚字,我有我齐文。汉字字体不断演变,由篆变律变楷,但因全民只用一字形,所以自秦以后各字体还是通行全国。值得一提的是,古时中文文章格式,不论官方民间,皆用文言文。虽然你我语言不同,但你我尚能以文字交流,真美事一桩!

始终,笔者有感,白话文或是罪魁祸首。白话文顾名思义,我手写我口,文章口语化,惟这趋势导致各语言(方言?)群渐行渐远,沟通不良相互歧视,误解重重。若某人以广州白话作文,不谙彼语者必难理解之。或许当局该借鉴古法,复兴文言文以利各中华语言群沟通。虽说文言文非万能,有时也会有语义模糊的问题,需要仔细猜想一番方能解义,但尚能一试,或从中取灵感以化解籍贯语言与普通话的冲突。

笔者渴望一天汉语言能影响全球,成为各族所选之母语或第一外语。惟需先化解内部矛盾,方能继续壮大。

Saturday, August 7, 2010

梁文道佛學講座

两天前于千百家听梁文道说佛法。多人慕名而来几无泊车位。

主持人语调沉闷念书般讲解梁文道的背景。所幸没赘言连篇,很快就进入正题即请梁老师发言了。一开始状况百出,音响连发噪音,其中一次更是犹如魔鬼吼叫,让我想起了这里的主席于佛堂二度碰鬼的故事。

梁老师首先提到了清末多出名僧,也出居士杨文慧,发起佛教复兴运动,很多知识分子参与其中。清末诸士喜佛,原因有二:佛说有形而上,且逻辑通情达理。诸佛士人物代表有梁启超、谭嗣同等。他们发现佛法内含民主意识,有利当时社会改革。现代香港人七成自认佛教徒,惜误解甚多,道佛不分。港知识分子拜教会学校林立所赐,多信基督。佛教在港未兴皆因未积极投入社会。惟近年信佛知识分子大增,只因西方佛教徒增也。其特点是不重仪式,而重禅修。港佛徒知识分子亦有别传统,不参与法会等。当为数不少佛士参与游行时,多人批评佛徒投入社会运动有违佛法,佛徒应只重内修。惟梁生认为区分内外有违佛意,因社会复杂,人人难以置身事外明哲保身。梁生提到美国一行禅师游行行禅,感染情绪激动的示威群众。社会运动中诸人常有愈发激进现象,故佛徒提倡以慈悲心促进改革因官民双方方都在错误制度下生贪憎痴。有趣的是,梁生也提到东晋诸士称印度为中土,意即本土不合其所期待也。

梁生抓紧公众心态,也谈马来西亚时局。梁生有感世人备受族群身分困扰。其实世人身分何其多,人人之间因缘复杂。与其置身度外,妄想自身得道,不如结合众力揭发各不公不义之事。

有观众提起梁生清末前无形而上学乃大大措,此人说儒学及宋明儒学就是例子。梁生谓儒学重点仍在人间,而宋明儒学更恰恰是对佛学的回应,以免于没落。宋明大儒朱熹、王阳明常作功夫养气,深受佛学影响。

从中,梁生解释了论语学而篇,吾得益不浅。原来所谓的学是学习拯救群众之道,而君子该事事为大众着想,原本的意义是重大的。梁生也提到了易经,谓天行健即天自成一格,君子该自强不息,事成事败不能有所怨,但求心安理得。

梁生叹媒体塑造他的救世主形象。使其烦恼不断有感欺骗世人。在大陆常有民众发信希望他能帮忙,可见其形象非凡。可惜现实中梁生也爱莫能助,他不外是另一位知识分子而已,无权无势亦无钱。

Saturday, July 3, 2010

談華小師資短缺

本地华教遭屡屡打压,情况恶劣,华裔子民不胜叹息。虽说本地华文教育体系尚算完整,董总犹有余力培训印尼华文教师,惟华小处境每下愈况逐渐变质确是事实,华社需正视之。

首当其冲是师资短缺,问题棘手,这代犹难解决,往后数十年思之更让人忧心。有关方面力撑种族政策,官员上有上策下有下策或阴谋百出鸡蛋里挑骨头刁难面试者,毁了许多人的教师梦。教育部官员行政上更是疏忽累累,胡乱调动老师等错误不时闻之或见报。故临教不少却升正无望之事也非难理解。

教师短缺也可说是华社共业。利商尚财等功利心态笼罩了整个华社。社会推崇富人,家长媒体等常以富人奋斗史勉励学生,唯独没推崇林连玉先生沈慕羽先生般的奉献精神,也没教导学生以造福人群为荣,故某些友族亦带有偏见瞧华裔不起也,先入为主认为华裔凡事以自身利益为主,是以不肖以之为友也。

考试更是往往牵动家长神经,填鸭主义盛行一时。多多补习只为了颗颗甲等。耗钱耗力耗时间拔苗助长抹杀学生该有的“学生”时光,求知方法本末倒置只求高分不求明解。学校、老师、家长等默许学生囫囵吞枣是一错,无形中灌输学生以“输不起”精神更是大大措。故近日的热门话题 - 废试一旦实行将于社会有益无损。

政府更留有一条终极法令,只需一朝引用就能判华小死刑。

华教团体需配合现实改变策略以免全军覆没。就如台湾国民党,不顾中共政治意图而签署两岸经济与贸易协定,先稳下经济,方争取政治利益。这方面华教团体在坚守立场的同时可以稍微妥协,以退为进。其实,可以增加华文课节数,深化华文科内容。至于以华文教导数理科则可有可无,有则使学生日后于中台深造时顺利融入教学环境,无则能让学生喘口气专注在其他事情如更深入学习华文文化。

华文课重点乃重文化以培养有修养者也。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态度,互相尊重,和平相处。君不见同文同种之人于不同地域却修养不同?痰飞四处垃圾乱扔大声喧哗不睬顾客礼貌欠奉种种其实可以归咎于当事人有瑕疵的教育背景。由是言之,增加华文课节数与加强华文课内容(如介绍些古典良文)会让华小下一代素质突飞猛进,文化教养专业能力令人不敢忽视之,是一股强大势力。

其他课如非以华文教导,所请师资就不局限于谙华语者,师资短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起码也有所缓和也。

Sunday, June 13, 2010

从”令吉“及”元“谈中文

数日前读了袁忠德君的有关建议以“元”取代“令吉”的文章,笔者亦赞同忠德君所建议也。

笔者浅见,“令吉”读了实在别扭。“令吉”乃从马来语直接音译的词,其前身,另一个音译词“零吉”当年也风行一时,媒体照用不误,用久了社会也习惯了。其实笔者认为虽然本土化了,但为了本地元素而弃“元”不用,实在不妥。笔者认为,可以用马币数元取代“多少”令吉。马币几元较“令吉”听了顺耳,说起来顺口,写起来顺心。

谈到音译词,喜见“面子书”这词风行,当初面子书开始盛行时,大家前facebook后facebook,现在媒体终舍facebook而取汉字词。另一个网络潮流产品youtube也正当红,媒体普遍上还是用youtube其英语词汇,至于中文词方面则暂时乃“优管”领先。但是从“面子书”的例子看来,只要媒体之间有共识,一致推销某个词汇,那词汇必将流行于社会大众间。

所谓有病就要对症下药,此道理离真理不远矣。归根究底,中文之所以有以上译词问题(这问题在这语境谓之病),乃因为面子书优管等乃英语世界的产品,而且优管创始人之一还是华裔呢。中文世界欲避免以上问题,中文世界内的国家一定要强大,社会一定要先进,人民一定要高素质,领先于各重要领域,勤于创新研究发表论文,方能使其他语文世界的人们争先恐后加入中文世界,就像当年欧洲人勤于学习阿拉伯语言以了解阿拉伯人的先进科学思想般。

对症下药,时日还久矣。原因之一,英语世界影响力太大了。很多国家都有设立官方英语电台电视台,显示出了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强大地位。何曾见各国方会设立一个官方中文电台电视台?很多非英语族裔积极学英语,且不是点到为止而已,都能说能讲能写。中文学习者甭说人数,单说学习深度也通常只到会讲为止。

中文要发扬光大,还需靠中文世界各人时时努力向外推广中文之美。从自身出发,以身作则体现中华文化优良价值。提升软实力吸引众人融入中文世界。

Sunday, April 18, 2010

中文路還遠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零年六月一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

最近于南洋商报拜读了很多有关华人崇洋化的文章,心中有感而发而也欲发表己见。

当今英文世界现象,用英文发表文章者,各种族皆有,从亚洲到欧美,从非洲到南美洲,可谓遍及全球。这些文章通常题材广泛,发表于各媒体,涉及不同领域,有文学科学等。每天在各英文杂志报章上都能看到不同种族发表的文章,英文通用世界之层度由此可见。由于全世界都在耕耘于英文,故英文地位愈发重要,故学英文人士也与日俱增,也故可见中国人如今狂学英语之现象。

何时见学习中文者于各媒体发表中文文章?全球能挖出几位?世界各地学中文人数不少,但往往以学说讲为主,文字方面则能认得多少就是多少。能说能讲固然不俗,但若没动笔就不能全面了解中华文化。动笔,能让中文学习者知道,中华文化非只有儒释道而已,还有好多好多的丰富内涵有待慢慢鉴赏。不仅如此,动笔亦能让中文学习者接触到许许多多的中文成语谚语歇后语,这些精句内藏千年民智,非下笔所不能体会。

谈到中文,不能不提及汉语品应。汉语拼音的发明能很好的辅助学生掌握中文发音。可笔者就见过一位韩国朋友,本末倒置,以汉语拼音写电邮。笔者也目击许多网上游戏玩家以汉语拼音相互沟通。当年提倡灭汉字诸先贤泉下有知必叹息不已,想当年他们千辛万苦想改造中文但不得果,而今日还有人再玩这套,根本就是重蹈覆辙!中文同音异意字何其多,其结构根本不适合拼音文字,而且今日中文也能走入电脑了,何苦要用汉语拼音写文章来让人瞎猜意思摸不着头脑?

可惜,社会还没酝酿出写中文风气,就先让中文为外语污染了。一片文章左WTO右ECFA,一面看一面摇头,非华裔友人还曾问笔者难道DNA没有相关中文词汇吗?笔者汗颜不已。想必华人在最近二百年饱受外族欺,对低人一等卑躬屈膝也习以为常了,很多华人往往以能融入洋人世界为荣,以能说写外文尤其是英文为人生目标,潜意识内也认为中文要通行世界决不可行。如此没有自信,灭自己威风,这样的思维,别说推广中文,做任何事情当然都不成事。

华人崇洋的例子比比皆是。从某些台湾节目里可以看到,很多台湾人还很介意英语口音准不准倒地不到地之类,当中还会嘲笑某些国家如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的英语口音。不仅如此,从他们的节目中也知道,在某些台湾人的世界里,好像白皮肤的都得会说英语般,请问连伊朗人都要会说英语吗?

庆幸的是,中共已经禁止官方媒体于文中夹杂英语词汇不伦不类。想必这种现象太猖獗了,连政府也看不过眼了,紧紧把关。其实,诸如WTO之类的都有好记好听的中文词汇如“世贸”等,放之不用实在可惜,而各媒体要做的是达成共识,采用同样的译词,不需要什么是都往ABC里拿,有缺专业。

要治本,中文一定要成为各领域的媒介语。而这就要看华人国家的实力了。中国大陆迅速崛起就是一个希望。当语言成为某领域的媒介语后,各种创新点子都是以该媒介语来赐予新词汇。举科研为例,如果有新发明,而中文又是该领域媒介语,发明者就必须以中文写报告,诸如此类等。就像有朝一日若伊斯兰金融红了起来,那么很多人将会争先恐后学习阿拉伯语般。

中文要通行世界,也有必要先唾弃种族观念,该抱有人人都能学中文的思维,而非把中文占为己有,这才是让中文发扬光大之道。有朝一日你我他各肤色人种都在日常生活中讲中文写中文诸位当年忧国忧民的先贤必欣慰也。

Thursday, April 1, 2010

漢字前景

汉语史上,大量输入外来词乃常事。这方面更有两大著名时期,一是唐玄奘取经后的佛教梵语、巴利文词汇,二是近代清政府末期至民国时的日本与欧洲语文词汇。而今日汉语变化速度更胜古时,几乎每日都要更新汉文词库纳入外来词汇。

唐时的大量佛教词汇历经千年磨合而今已成日常用语,可谓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佛、菩萨、袈裟、塔等等词汇你我都早已接受,不经细查早已不觉是外来词。这可谓外来语融入汉语成功一例。

日语词汇更帮了现代汉语一把,许多工业时期词汇汉语没有就往日语词库里拿。这些词汇往往非常传神,音译意译皆头头是道,科学、民主、共和手到拿来,最后融入汉语内了并广泛采纳于教科书。故往往生活中所用某词汇追溯其老祖宗乃日语也。

由此可见,推广译词不难,教科书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经年累月应用而深植脑袋,尔后用之社会。

汉语迫在眉睫的难题有如何融入日新月异的英语(或某某欧语)科学词汇。现象是许多中文媒体喜弃汉字而取拉丁字母,例子有DNA,CD等等等。此习惯一开后果严重,由此蔓延开来最终必至汉语不伦不类。那些拉丁语词汇不是符号,决不能与阿拉伯数字不能相提并论!汉语追得这么辛苦,就只因汉语非科技发展主要用语,不能主导科技领域,唯有苦苦绞尽脑汁快速翻译外语词汇。

外语(英、欧语言)原词汇易记易念,也难怪民众唾弃长长的汉语词汇。DNA和脱氧核糖核酸哪个实用一目了然。这是翻译功夫太差了还是另有其因呢?古人皆不通外语,是以容易吸收消化应用外来词汇。现代人尤其年轻一代皆通晓外语,加上中国人台湾人拼命以精通英语为荣,使用大量英语词汇正中这些人的下怀。一能显示过人社会地位,二则乃之前所提起的外语词汇往往实用于生活中。

以上种种危害着汉语前途,唯汉语主导世界科技文化政治趋势所能根治。中文媒体作用很大,发挥作用谨慎用字能延缓危机。

Thursday, February 25, 2010

赴華研講座:現代漢語方言的形成及在馬來西亞的流播

昨日放工后前往华研赴一场讲座如题。主讲人为来自中国大连任教于马来亚大学的崔彦博士,主持人为郑庭河博士。

崔博士简单的介绍汉语各方言,早期分类有:官吴湘赣闽粤,后期则有晋微平加入。在介绍各方言发音等等差异时因缺于示范,吾听得一头雾水。

方言的形成与汉族历来五次大迁徙有关。而且各方言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的东南方,其余地区都是说官话的。崔教授提出了与各方言有关的数据包括人口分布地区来源等等。

崔老师提到了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如当今普通话般的共同语,在秦以前称“雅言”,之后另有名称为“通语”(没记错好像是出自汉代扬雄所作之“方言”,扬雄这人不简单,吾易经老师曾提及此人在易经上另有卓越成就),再到后来就索性成了“官话”。

之后崔老师讲解方言在马来亚的情况。吾才发觉原来当年大量华人遭卖猪仔来马与清政府与英国所签之卖国条约有关也,就是在当时清政府打败仗而应外国强权所求允许大量华工出洋。华人出洋也带来了各种方言,其中以闽语(闽语中之厦门语)在二战前最为强势,乃各华侨首要沟通语言,所以是许许多多非闽籍华人之第二语言,其地位犹如今日之粤语。想想今日闽语之没落,粤语经各种媒体强力推销而成为人人必学之语,风水轮流转,真是不胜唏嘘。

当崔老师提到,总而言之,方言在马来西亚的发展逐渐萎缩,这是拜通婚、政策、心理、聚落、人数所赐,这五点是方言成长或衰落的重要因素。

讲座历时45分钟左右,之后进入问答时间。吾发问如下:

有个现象,香港媒体自造字体以代表某个粤语发音,难道一直以来汉字中都没那个字?如果真的是没有那个字,为何该字体还能保存下来?这跟方言中的“文白异读”有关吗?

崔老师回答说在“方言”这书里有很多所谓的方言字,很多当今的方言字都能找着。

我想想,最大的原因是古时文章乃用文言文书写,文字表达上干净利落,不像今日白话文需把文章口语化,所以各方言还能行文白异读来读懂文章。由此看来,文言文对统一讲各语言的中华民族还是位居首功的。另一原因可能是古时官僚富豪阶层皆习官话以方便沟通,民间则自由各讲各的。

其他听众也陆陆续续抛出问题,有些人对自身的方言还相当自负,例如有为听众所闽语乃唐朝官话,也有为听众说唐诗要用闽语来念较顺口。这些说法本人认为有待考察,找出证据才能服众。

感谢华研举办此讲座,感谢两位博士抽空与大众分享知识,吾获益不浅!

Wednesday, January 6, 2010

華小悲歌何時了?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零年三月四日获刊登于星洲日报沟通平台版

从前,年纪还小时,当报章报道某某华小那年零新生,整间学校只剩友族学生数位而已。而这群学生毕业后基本上学校只剩下老师校长了。在报上所看到的老师校长 董事们都为此问题而眉头深锁,我心想,为何不干脆点,关闭此校,一了百了,反正需求已微,而且老师校长能被派到别间学校继续贡献社会,何乐而不为?

这课题,好像引不起周边亲友的兴趣,隐约觉得是个禁忌,可能周边的人对此事已引以为常了。是以我的疑惑没能获得解答。

有幸的,多年后才知道,其实马来西亚的华小命运很苦,随意说关就关是在玩弄华教的命根,皆因关了一间,往往就意味着千苦恨!是的,那个程度就是有这么严重!

每年,我们都知道,华小师资不足,而国小师资过剩。然后,“很多人”、“上头”千方百计,想把不谙华文人士往华小里塞。对这些人来说,此举就是于处理国小师资过剩问题的最良方法。这么容易、直接、麻烦少,这些人当然行此策了。

每年,我们都知道,很多临教欲升正却不得其门而入。去年甚至有京剧成为面试题的丑事,面试官员该是看“梅兰芳”看得多了,吹毛求疵的本领在此时发挥得一干二净,平常做事也这么认真就好了,我国有福气了。

大 选年,我们都知道,华小地位突然平地起雷,不再卑微,不再渺小。“尊贵的”纷纷为华小说好话,地位显赫如首相都陆续抢先为华小捎来好消息。支票先开了,能 不能兑现是后事, 不重要。大选前华小是棋子,为人玩弄摆布,大选后华小是弃子,无人问津。民主政治拿来这样玩,真的要为他们派手掌,竖起大拇指,说“够创意、有意思”。

在 马来西亚,学习华文不可思议的与不团结挂钩。分裂族群的罪魁祸首是华文教育,坚持学母语的权利就是伤害友族的感受,是一种侵略行为。学习母语危害团结,左 看右看没一处说的通,叫人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好像华小从没教马来语。事实是,华小毕业生会看会讲会写马来文已经是很普遍的事了。在这里,华裔的马来语口 音与说话方式要与马来裔一模一样才是国民团结才是某些人的逻辑。这样的逻辑,已烙印在许多人的脑中,所以今天我们能在网络上看到有人说“大马华裔要向印尼 华人看齐,取印尼名、说标准印尼话”,不知怎的,我想起了98年的那些冤魂。庆幸的,还没听到有人说一起拜阿拉吃清真食品也是团结尺度之一,只望不会有这 一天的来临。

马来西亚华文环境渐渐萎缩,英语在私人界大行其道,马来语也有政府力挺,使用华文的机会寥寥无几,华小生那六年的华文教育只 能说是护住了华裔的根,在马来西亚的环境里是没为个人带来什么经济利益的,毕竟在中港台经商的人士也为数不多。这些因素,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消灭 华小,可以进一步消灭华教。华文报刊杂志的市场也会因此没了。这些事要发生,还需数十年,非燃眉之急,我们无需杞人忧天。

当然,黄天不负 苦心人,上天是不会让华教各界人士的努力付诸流水的。这些年最直接的回报就是华小非华裔生逐年增加。面对强力的打压犹能取得非华裔的信任,这成果可谓卓 越。其实,只要华小数量不设限,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开,相信华小会逐渐成为各族裔家长的宠儿。华小的教学环境与制度乃其杀手锏,助其在芸芸国小中鹤立鸡 群,成为家长们的首选,成为国家教育典范!